古风神韵——维西洞经古乐初探


2025-06-25 11:22 7 0

维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是人间仙境境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生长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不但勤劳、勇敢、淳朴,而且能歌善舞,他们创造并保存至今的许多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其历史之悠久,底蕴之丰厚,很有开发价值。流传在维西的洞经古乐就是其中之一,它神秘、古朴、独具诱人的魅力,以其包罗广博的内容,隆重庄严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的优雅曲调,以及用礼乐教化让天下皆宁的谈演宗旨等特色,像一颗弥足珍贵的种子留存着,历经数百年沧桑传承至今并不断发扬光大。

一、源流

维西洞经古乐源远流长,优美动听,从1932年李瀚湘所修《维西县志》、1945年秦佳士等《续修维西县志稿》与解放后自治县成立后的新县志上记载的情况来看,对维西洞经古乐的起源,文字虽各有繁简,但均一致。李翰湘所修《维西县志》第三卷艺术部分有关音乐记载如下:“陈其美者,明末人,张德宣者,清中叶人,均精音乐,凡土、革、木、石、金、丝竹之属,莫不通晓…洞经会友郭明、张广发、解景竺诸人,或工箫笛,或精管弦,均妙,乃得两人之遗传也。”据此记载,维西洞经古乐传入维西的时间应是明末清初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曲这数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维西洞经艺人对洞经古乐的内容形式、排场礼仪和音乐曲调予以长期不断的改造、丰富和发展,从而形成了今天维西洞经古乐的规模和特色。

二、内容

维西古乐与地方上的各种活动如求神、求雨、朝斗、弹经、私人办红白大事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在维西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从维西的历史发展来看,历代道教的道士一大词戏艺人一洞经会友这三方面人物都有相互连带关系,彼此相互配合,互相协调利用。如在上演“大词戏”的每场开始,都设有“大佛讲经”这场戏作为开场,其中就必不可少地要设一道士念经,这一现象一直沿传下来。维西古乐与道教有较深的渊源,道教传说文昌帝君是玉皇大帝封敕的,所以维西洞经供奉的神及经卷内容多来自于道教,也有佛教和儒教的,形成了道教、“大词戏”与洞经古乐的紧密结合。维西人每逢庙会、做斋事、追悼亡灵等活动时,都由道家和佛家来主持,而古乐也就成为做法事和念经时的一种乐曲,唱词则用经里的词语来进行填配,经有皇经、观音经、洞经、报思经等等,为此,维西洞经古乐又称为“弹经调”。由于洞经崇尚的神及特定的做会时间,使其内容包罗广泛,加之谈演活动一般不收费,所以有着深厚的人缘基础,不论各种信教人员、官宦缙绅、文人学士、商贾富家及广大群众都非常喜爱,他们从相同或不同的愿望出发,对维西洞经古乐予以长期潜移默化的改造、维护并支持着它的生存和发展。

三、曲调

对于洞经音乐的曲调,据《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志)记载有“九大调十小调”之称。九大调是《八卦》《全八卦》《原始》《吉祥音》《普光》《奏章》《十供样》《小节记》《祝加曹》;十小调是《小桃红》《小杜梅》《水龙吟》《清河颂》《朝天子》《小白梅》《大摆队》《高山滴水》《步步娇》《狗春碓》。但根据一些老人提供的资料,这种分法是否恰当,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现只能把以前弹经班经常弹奏的有关调门记录下来,以便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增补。其中,十供样分为:供菜、供饭、供茶、供酒、供糖、供果、供花、供饼、供糕、供馍等十个供品的品种来念唱。洞经音乐在历史上多凭口传心授,偶有乐谱亦采用工尺谱,遗憾的是笔者未曾见到。建国后,保和镇业余剧团曾做过一些整理工作,将其中一些曲调搬上舞台演奏。1980年前后,县文工队张如珍同志搜集整理,加工成一曲《阳光普照》,录制成县广播站播音的开始乐曲。2003年5月在保和镇业余剧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维西大词戏古乐团,又在一些社会人士及团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资料整理出了几首,并在迪庆州首届“歌、舞、乐”大赛上演奏《全八卦》、《高山滴水·十供样》而获得“香格里拉文化传承奖”。2005年由该团演奏的《明清古风-维西大词戏古乐荟萃》VCD光盘正式出版发行,对传承维西洞经古乐具有重要意义。当维西洞经古乐在云南省某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演出后,有位戏剧专家赞道:“维西洞经古乐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听起来真如清泉流淌、春风吹拂,把人们带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外桃园之中,使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四、范围

洞经音乐的曲调非常古老,演奏起来有些曲调很有宫廷音乐的气氛和感觉。所以,在应用范围上是相当讲究的,也是非常严谨的。如《朝天子》一曲,历来只能用于做公斋事上和大型的庙会上,一般是在向玉皇大帝及天王菩萨进行奏章时或磕头礼拜时使用,其他情况是不准弹奏的。这首乐曲演奏起来十分庄严,如果细细品味的话,的确有一种进入皇宫内院的感觉,也会想到当时的大臣进宫去朝拜天子时的那种三跪九叩、四礼八拜、庄严肃穆的感受。维西洞经常用曲目的应用范围大略如下:1、《朝天子》一般用于大会开始,道士进天门磕头,迎请神袛时使用。2、《奏章》、《原始》接《清河颂》用于道士向上天奏闻人间善恶、本地民情时弹奏。3、《十供样》用于迎来各方神祗后供献供品时使用。4、《全八卦》是开始进入正式诵经文时使用。5、《普光》、《高山滴水》在上午、下午的正式弹经时间按情节选用或反复使用。6.《叹孤调》曲调非常优雅、动听,多用于七月十五百姓祭祖以后,公会开始接亡、送亡时念超度经文时使用,其他场合下不弹奏。7、《大摆队)多用于格花、行香、朝斗的时候,道士带领弹经的全班人马从经堂行香到后殿去上香时弹奏。8、(生辰张)多用于帮私人做对亡灵三年除服、念二十四孝经文时弹奏。除以上曲调外,其余的各小调门多用在道士做动作、不念经文时弹奏。在帮私人办斋事时,一般程序也是按照公会形式进行选用,但也有一定之规,即不准用“朝天子”一曲,多用“大摆队”、“步步娇”等。总之,每年的公会、私斋都如此照搬,程序上由道士喊“击鼓三通,奏——乐”而开始,相传至今,也没有增加什么调门和仪式。

五、乐器

维西洞经古乐的演奏乐器,一般分为“文乐”和“武乐”两大类,即管弦乐和打击乐:1、管弦乐(文乐):以丝、竹、管、弦为主,所用乐器为竹笛、小二胡、中胡、大胡、三弦、月琴、琵琶、洞箫、杨琴、小唢呐、大唢呐等;2、打击乐(武乐):以镲、鼓、锣、鍖为主,所用乐器为大镲、大钹、小镲、小钹、大鼓、云锣、堂鼓、大锣、钩锣、大钳、小钳、提板、木鱼、小板鼓、碰铃、磬、“海巴狗”(也叫墩子锣)等。在维西历史上所用的乐器,因各种原因,有些乐器渐被毁坏或无人传承而失传。2003年5月,维西大词戏古乐团成立后,打击乐器主要用大鼓、小鼓、镲钹、板鼓、碰铃、木鱼、磬、锣、钩锣等,管弦乐器有中胡、二胡、小胡、小三弦、竹笛、板胡、大三弦、古筝、杨琴等。

六、组织

维西是受道教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道教与洞经会的分布很广。其主要有:1、县城南门、府门、西门等街为一堂,活动在府门、南门两街。2、十字街、小平街、北街为一堂,活动在北街、十字街。以上两堂洞经会班子,如遇大型庙会活动,或者人员不够时,多是互相借请或合并在一起进行活动。这样从人员到器乐都非常强,并且各种曲调都比较熟,故在维西的洞经队伍中要算最为强大的一班人马。3、永春腊普湾塘上有一堂,这一堂对经文、乐曲也十分熟练,凡县城举办庙会,要请他们上城参与演奏,故有“腊普湾先生”称谓。4、攀天阁乡的嘎嘎塘、工农、小火山、阿喃多都有腊普湾先生去传授,代办伙食,道士也是腊普湾人。5、白济汛乡的杵打村有徐永安道士进行传授,但设堂及人员情况不详。6、康普也曾经由道士去传授过,但设堂及人员情况不祥。7、施根登也曾请张子恒、高泽会二人进行过传授,但活动的时间不长,如今还有人会一两调洞经古乐的。

从地域范围上看,上到丽江打米杵、维西的四保、美光、拖枝、龙宝厂、牛圈房、坪子,下到康普一带,都有弹经、念经的传说,这说明道教在维西县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同时也表明洞经音乐在维西县广泛存在。

七、形式

维西洞经各会(堂)的谈演形式、活动情况及程序内容大体相同,什么时间吟诵什么经卷也基本一致,只是在组织的规模排场上大小不一,这取决于举办时的经济实力。办会性质有全县性的即官府出面筹资操办的;其余各会小组织临时推举会首,集资操办的;有私人进行办事的,如谢土、安家堂、开悼、除服、给老人亡故送灵前一天晚上唱“板登戏”等等,都要进行弹经、唱戏,以示德政。给私人办事进行弹经活动,从解放前到现在都还在举办,中间也曾经间断过,但一些传统的仪式仍然流传下来。如给亡灵进行“闹丧”、送灵、三年除服等都是过去就流传下来的习俗了,都是儿女、家属告慰亡灵、寄托哀思的表现,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安慰和启迪,所以才可能代代相传,传承至今。近年来,维西大词戏古乐团牢记“弘扬民族文化,发掘宝贵遗产,振奋民族精神,建设精神文明”的宗旨,以“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为己任,无偿地为地方公益事业以及老百姓“闹丧”、送灵等进行洞经古乐的演奏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地方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也为构建和谐维西做出了贡献。

八、时间

洞经会活动时间,一般以本地庙会为主,另外也有因私人之请而举办弹经的。一年当中,洞经会要举办的公会有:正月初一的“上元会”;七月初一的“中元会”;腊月初一的“下元会”;府门街的“城隍会”;南门街的“财神会”;十字街的“土地会”;北街的“东岳会”;文昌宫的“文昌会”;斗母阁的“斗母会”;关圣殿的“关刀会”;娘娘庙的“娘娘会”等。每年的七月半,百姓家都要举行送祖活动,洞经会也就在十五的晚上进行接亡、超度等,会期一般三天。所要举行的洞经会的各种活动,都由各地会首与当地人民进行商定,现时也就由老百姓自愿以捐公德的方式进行筹资来办,从而过去在维西形成了一种有规律性的、自发的群众活动,各大庙宇中四时香火由庙主负责,常年香火不断,群众文化活动的氛围比较浓厚。

“琴瑟琵琶笙箫同奏民间妙曲,和声清音雅韵来自大众神手”。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今天,让我们“奏响古乐庆盛世,构建和谐奔小康”,为了家乡经济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族的振兴而积极努力,多做贡献,让维西的洞经古乐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流光放彩。